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誰是三藩市會晤的贏家?

2023年11月16日

當地時間周三上午11點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三藩市以南的斐洛裡莊園舉行會晤。這是一年來美中兩國元首首次舉行面對面的會談,也是6年來習近平首次訪問美國。拜登在會晤中強調,「美中之間的競爭不能走向衝突」。習近平則指出,「大國競爭不是這個時代的底色」。美中兩國,誰是三藩市會晤的贏家?

https://p.dw.com/p/4Yra4
USA Präsident Joe Biden und chinesischer Präsident Xi Jinping
圖片來源: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美國白宮發布的聲明介紹三藩市「拜習會」取得的主要成果和進展包括美中兩國合作打擊毒品和恢復兩國軍方高層交流,這看起來和峰會前白宮官員一直試圖降低外界對峰會成果的期待是一致的。中國在解除科技制裁和台灣問題等方面也沒有從美國得到更多保證。為什麼習近平會同意前往三藩市與拜登舉行會晤?

辜學武: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中國本身有這個需求,中美關係的僵局不打破,不利於穩外資,穩外貿和盡快恢復經濟增長的戰略。同美國緩和關係,必然讓美國對歐洲和亞洲的盟友如德國、法國、英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帶來壓力,迫使他們也對對華政策作出調整。這樣一來,整個西方世界都有可能跟著美國緩和同北京的關係,以防落在美國的後面,形成北京所希望看見的「回歸正軌」。

第二個原因是北京可能變得更為現實一些了,認為拜登領導的民主黨政府畢竟還是比共和黨更願意同中國重新開始進行實質性的合作。拜登還只有一年多的執政時間,機不可失。如果拜登連任,可進一步以三藩市之約為基礎深化合作;如果共和黨上台,毀掉習拜達成的協議,北京也佔據了道德高地,中美關係再次惡化的責任則全在美方。

德國之聲:此次美中領導人會晤後,您認為誰是會晤的贏家?如果雙方都有所「贏」,您認為雙方各自贏得的是什麼?

辜學武:雙方都可以看作是「贏家」。美國實際上已經意識到,同中國全面「脫鉤」的政策已經失敗,還不如退一步,搞「小院高牆」之外的合作,解決美方急需解決的問題,比如「芬太尼」在美國泛濫成災的困境。中國也意識到,要延續中國的發展機遇,離不開一個寬松的國際環境,尤其是與北美、西歐和東亞強國關係的改善,要達到這個目標,離開美國不行。因為美國還是他們的老大,緩和了同美國的關係,相當於緩和了同整個西方的關係。歷史上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一旦美國的盟友發現華盛頓與北京眉來眼去,他們跑向北京的步子往往比美國還快,日本、德國都是這樣。

辜學武是政治學教授,德國波昂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終身講座教授並兼任全球研究中心主任。
辜學武是政治學教授,德國波昂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終身講座教授並兼任全球研究中心主任。圖片來源: Falk Heller/argum/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華爾街日報》在三藩市會晤前發表的一篇分析性文章中指出,「美國和中國都試圖重塑全球秩序,這條對抗之路不太可能因為周三的峰會而改道」。那麼三藩市會晤為改善美中關係帶來什麼樣的意義或作用?

辜學武:三藩市會晤的目的不是把中美由競爭者變為肝膽相照的朋友,而是對競爭所帶來的,對雙方都不利的可能失控的危險踩剎車。明顯的是雙方幾乎都同時意識到了這個危險。因此三藩市不是岔道口,而是剎車站。習近平這次能到美國來,可以看作是美國外交的一場勝利,也是沙利文的一個傑作,他需要這場會晤清除對中國的後顧之憂,以便他的老闆拜登明年集中精力去打選戰,爭取連任。中國也清楚地表明,「零和思維」、「挑動陣營對立」沒有出路,它只會「讓世界走向動蕩和分裂」。對於這一點,習近平以非常清晰的語言向美方亮明了中方的立場:「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變對方是不切實際的,衝突對抗的後果是誰都不能承受的。」平心而論,,習近平應該是對美國說了個大實話:「大國競爭解決不了中美兩國和世界面臨的問題。這個地球容得下中美兩國。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機遇。」

這次三藩市會談的總體印象是好像習近平給美國上了一堂大國博弈應如何相處的哲學課,而拜登則是反復交代了一些管控風險的操作細節,一個「務虛」,一個「務實」。雖然是各說各的話,但雙方都似乎聽進了對方的意思。相信習近平和拜登都意識到,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目前都需要一個更為寬松的國際環境以處理和解決各自最為急迫的任務,除此之外別無選擇。從這種意義上講,習近平拜登三藩市之晤無疑為達到這個目標開了個好頭。未來一年的雙方互動將會見證許多合作和對話機制逐步啟動,一步一步把中美關係帶回到一個有利於雙方利益的水準。

德國之聲:包括歐洲、澳洲在内的美國盟友也希望華盛頓方面處理好同北京的緊張關係。您認為三藩市會晤的成果是否會讓美國的盟友們感到滿意?

辜學武:拜登政府之所以願意同中國改善關係,它的歐洲、亞洲和澳洲的盟友們應該說是「功不可沒」。這些國家在中國都有巨大的經濟利益,有些還認為自己離開了中國市場會活得「很累」。它們沒少對華盛頓吐過苦水,勸「老大」不要把同中國的關係搞得太僵,讓它們夾在中間難受。美國放棄「脫鉤」概念,轉而接受歐洲提出的「去風險」方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因此沒有盟友們對美國的對華緩和政策感到不滿意,它們可能唯一擔心的是,華盛頓和北京是否會背著它們達成一些不利於它們的約定。許多歐洲人至今還對中國政府與川普政府達成的所謂貿易衝突「第一階段協定」心有餘悸,來自中國的千億訂單的肥水都流向了美國,歐洲人感覺被中美排斥在外了。所以下一步可以期待的是,美國的盟友們會加大同中國緩和關係的力度而不再擔心美國的「訓斥,因為「老闆」自己就已經帶了個頭。

辜學武是政治學教授,德國波昂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終身講座教授並兼任全球研究中心主任。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