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大疫年,全球武器交易依然火爆

Matthias von Hein
2021年12月6日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佈的最新報告, 在新冠大流行肆虐的首年2020年,儘管全球經濟萎縮,全球軍火貿易依然火爆,世界100強軍火企業銷售總額增至 5310 億美元。

https://p.dw.com/p/43tWq
Schweiz | Ein Lockheed Martin F-35 Lightning II Kampfjet
洛克希德‧馬丁F-35閃電Ⅱ戰鬥機圖片來源: Fabrice Coffrini/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停擺、供應鏈中斷、消費者憂慮:新冠大流行瘟疫導致全球經濟大幅下滑。然而,有一個行業卻似有金鋼不壞之身,無懼病毒,那就是軍火業。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公佈的全球100 家最大武器製造商的最新報告證實了這一點。該研究所專家馬克斯坦納 (Alexandra Marksteiner) 對德國之聲表示, 2020 年是大瘟疫第一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世界經濟萎縮了 3.1%,但這 100 家軍火企業的銷售額仍總體增加了1.3%,讓我非常吃驚。" 

2020 年,全球 100 家最大軍火企業總銷售額達5310 億美元,超過比利時的經濟總量。該行業最主要巨頭位於美國,41 家美企佔了100 強總銷售額的一半以上(54%),僅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一家就出售了約 580 億美元武器系統,多於立陶宛的國內生產總值。

利益游說帶來滾滾利潤 

「有了錢,也就有了勢」,波昂國際衝突研究中心( bicc )政治學家拜爾(Markus Bayer)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引用美國非政府組織 "公開秘密"(Open Secrets) 的一份報告指出,軍火業有針對性地施加政治影響力,"過去20年裡,美國軍火公司分別投入2.85 億美元資助競選、 25 億美元用於游說活動。"

對於軍備巨頭來說,這一花銷似乎非常值得。軍備專家馬克斯坦納指出,五角大樓在大瘟疫期間向本國軍火業提供了有針對性的支持: "例如,它確保國防承包商職工基本免受禁足在家規定製約;簽訂特別合同使資金比原定計劃提前流入企業,提供轉圜餘地。"

亞洲玩家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提供的新數字也引起了德國黑森州和平與衝突研究基金會(PRIF)軍備控制問題專家維索茨基 (Simone Wisotzki)的關注。她特別注意到報告中指出的"來自南半球的軍火企業的份量不斷增加"的現象。 其中,印度首當其沖,該國有 3 家企業名列全球100 強,佔總銷售額的 1.2%,與韓國持平。 

然而,更多的武器來自印度的北方鄰國:中國。自2015 年起,瑞典國際和平研究所將中國納入研究對象。根據這一最新報告,有5家中企進入全球100強,軍火銷售量佔全球總量的13%。報告稱,這5家公司均受益於中國軍隊的現代化計劃。

Parade zum 70. Jahrestag Volksrepublik China | DF-41
中國展示的東風-41彈道導彈圖片來源: Reuters/T. Peter

論及中企,軍備專家馬克斯泰納以該國頭號軍火集團--"北方工業公司" 為例指出,中國軍工企業受惠於所謂的"軍民結合"方針:北工幫助開發了一個軍民兩用衛星系統,賺錢無數。

軍事化訊息技術 

德國軍備問題專家維索茨基指出,總體上,民用和軍用技術之間的界限正日益模糊,"訊息技術早已無法同軍備技術拆分"。在其最新報告中,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特別關注了科技公司在軍火業務中日益擴大的作用。

作為報告作者之一,維索茨基強調指出,"若要將軍火工業概念系統化,就不能只談論像洛克希德馬丁這樣的傳統玩家。" 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在其報告中指出,近年來,谷歌、微軟和甲骨文等矽谷巨頭均致力於介入軍火業務,並已獲大量合同。例如,微軟與五角大樓簽訂了價值 220 億美元的合同,向軍方供應稱為"綜合視覺增強系統"的"超級眼鏡",為士兵即時提供與戰場有關的戰略訊息。 

美國軍方對矽谷的興趣不難解釋。馬克斯坦納認為,軍方意識到,這些科技公司在新技術領域擁有某種專業知識,無論是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還是雲計算,都遠在國防工業傳統玩家之上。這位軍備問題專家家預測,其中一些公司未來將有可能入列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的全球軍火100強。

俄羅斯退步

除法國外,俄羅斯軍火銷量下降幅度最大:名單上 9 家俄企的軍火銷量比 2019 年減少了 6.5%。波昂國際衝突研究中心專家拜爾認為,俄企在100強軍火總銷量的佔比降至 5%與印、中擴建展本國軍火業直接有關。這兩個國家曾是俄羅斯軍火大買家。

拜爾以航空母艦為例指出,中國第一艘航母是基於 1998 年北京購買的一艘蘇艦,2012年以"遼寧"號入伍。從那以來,中方取得了長足進展:"過去 20 年裡,中國在航母生產能力方面已超過俄羅斯。在此期間,俄羅斯無一艘新航母入列。印度也基於前蘇聯技術開發了自己的航母。"

China Flugzeugträger Warjag neu
中國的第一艘航母前身是蘇聯海軍的「瓦良格」(Warjag)號圖片來源: AP

歐洲位於何處?

百強 2020年銷售總額中,歐洲軍火業所佔比重為 21%,名單上的26家公司銷售總額為1090億美元。其中4家純德國軍火商銷售總額約近 90 億美元。

空中巴士等歐洲多國公司的軍火銷售額接近 120 億歐元,比 2019 年增加 5%。歐洲越來越依倚重此類跨國企業。拜爾解釋說,"此間,歐洲正試圖經由政治途徑促進合作,開發例如'下一代武器系統'、'未來作戰空中系統'或'主要地面作戰系統',以能承受這些新武器系統的開發成本"。

黑森州的軍備事務專家維索茨基指出,就降低成本而言,這一聯合研製方針肯定有意義,但一旦涉及軍火出口控制,便往往會出現問題。她提到了由德國、英国、義大利和西班牙聯合研製的歐洲台风戰鬥機。她指出,該機也供應問題嚴重的第三國,例如在葉門發動戰争的沙烏地阿拉伯。她強調,在聯合製造的情況下,國別出口法規常常無能為力。然而,距離實現有效的聯合武器出口管制,歐洲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