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在兩個國度之間

2011年2月13日

郭菁,德文名Jessica,今年22歲。她的父母80年代末來德求學,後在海德堡附近工作定居。11歲時,郭菁從武漢來到德國與父母團聚。作為華人第二代,她的心得感受如何呢?

https://p.dw.com/p/znuP
郭菁油畫作品:紅血球圖片來源: Jessica Guo

新環境、新名字

"我第一個印象就是爸媽有一輛車來接我,我必須坐到一個小孩坐的椅子上。在中國打的,小孩都可以直接坐車上。當時覺得我好像還是很小,因為本來我覺得自己現在出國了,已經這麼大了,11歲了,但到了這兒,我感覺我還是小孩一樣。"

11歲那年,郭菁告別了武漢,在爺爺的陪同下乘飛機來到德國與父母團聚。1米3幾的個兒卻還要坐在汽車"兒童座"上,這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殊不知,按照德國的行車安全規章,12周歲以下或者個子不到150公分的孩子都需要坐兒童座。陌生的國度,陌生的習俗,陌生的語言。11歲的她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她至今還記得第一天上學的情景:

"第一天上學時,我是一句德文都沒有聽懂,老師點我的名字我也不知道,因為老師是用德文口音說我的名字,我根本沒聽懂。所以我第一天就懵懵懂懂地過了。"

學德語,這是第一緊要的任務。為了方便老師和同學們叫名字,郭菁也入鄉隨俗,取了Jessica這個新名字。

"學校裡有德語班,我去了幾次,但對我的幫助不大,這樣我媽媽就每天幫我一起學習德文。繪畫課我很喜歡,數學我也很喜歡,因為數學是唯一一堂我不需要聽懂說些什麼的課。我只需要算就可以了。"

重要的是有自己的觀點

德國小學只上半天,學習課程也較淺。郭菁很快便跟上了學習進度並在一年後過了德語關。而且,她還越來越多地感受到德國式教學的樂趣。比如上課時可以不舉手就提問或闡述自己的觀點,而不是像在中國一樣,必須先舉手,等老師叫了自己的名字後才能發言。再比如課堂上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較少。特別是文科的學科,老師往往給出一個題目,讓學生們自己準備報告。重要的是要講出自己的觀點。

"到了11年級(相當於中國的高中一年級),我最喜歡的課是歷史,因為那個老師很好,他不是讓我們死記硬背,他想告訴為什麼有些事情會發生,而且每件事情發生不是有一個原因,而是有很多原因。這樣我們考試時,老師就會給我們一張圖。我記得有一次考試,圖上是某位德國總理死後葬禮上的情景,讓我們描述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情,按照這個圖來告訴我們當時的情況,為什麼到這一步,德國政治發生了什麼改變。"

儘管中學畢業後,郭菁選擇的是慕尼黑大學分子生物學專業,但這種愛分析、愛思考的習慣卻讓她受益匪淺。繪畫也是郭菁從小最大的興趣愛好。她多次參加巴登符騰堡州的繪畫比賽並得獎,其畫作還被選入2007年和2008年的青年藝術家日歷。通過參加繪畫班和繪畫比賽,郭菁交上了很多朋友。"畫畫對我來說,第一優點就是我很容易就找到一些朋友,就像男生踢足球,很容易就認識新的人。而且畫畫有讓我感到心靈的寧靜。因為畫畫和我其他的愛好不同,我也喜歡游泳,打網球,這都運動力很大,而畫畫更多用腦袋,要思考,用想像力。對我想像力有很大的幫助。我覺得想像力是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就算我現在讀的是理科,分子生物學,有一些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但是我覺這方面也需要想像力,需要創造力,這很重要。"

中國人還是德國人?

11年在中國,11年在德國。兩種不同的文化都對郭菁的成長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海德堡讀小學和中學期間,郭菁也一直堅持在中文學校學習中文,並且在埃爾朗根(Erlangen)舉行的漢語水準考試中脫穎而出,而後作為獎學金生到華東師范大學住讀兩個月,學習中文,瞭解中國文化。在她眼裡,儘管德國人比較毛糙、沖動,而中國人平和、禮貌,但兩種文化其實沒有優劣之分。不過,讓她覺得驚奇的是,當她現在回到中國時,很多人卻沒看出她是中國人:

"我想我的(中國人的)臉是不會變的。我沒想到在中國別人沒看出我是中國人。有時候我一個人,甚至和我爸爸媽媽一塊出去時都有人和我說英文。"

這樣的經歷讓郭菁覺得很有意思:"有時我覺得我並不知道是哪國人。說不清楚。因為我是第二代中國人,我11年在中國,11年在德國,半個半個。如果有人問我更像德國人,還是更像中國人,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我覺得自己既不像德國人,也不像中國人。我既有他們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世界越來越小

郭菁甚至至今和一位在中國的小學同學保持著聯繫,這位同學如今也是一名大學生了。"她在同濟讀醫,他們很苦,8個人一個寢室,這在德國是不可想像的。8個人一個房間,兩張桌子,這是對我來說不敢想像的。他們有很多死記硬背的事情,而我就很少,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實驗室裡面。我可以自己給自己出題,做不同的實驗,而他們的時間都是由大學安排,白天做什麼,晚上做什麼,安排得非常滿。這一點是我們兩個之間很大很大的區別。"

郭菁說,這位同學很想到德國來學習一段時間,而她自己也計劃明年拿到學士學位後,通過交流項目到中國去學習或工作一段時間。"我這一代人對中國還是比較親切的。我畢竟十年在中國長大,我的外公外婆都在中國,我也經常回國。我想以後世界就會越來越小,大家有很多可能性到別的國家工作、生活。"

作者:樂然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