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同濟與德國的百年淵源

2007年5月20日

德國著名政治家只要去上海,一定會去上海同濟大學。德國前總理柯爾,施羅德以及數不清的德國聯邦州州長都在上海同濟大學發表過演講,和學生們交談並參觀了校舍。德國政界人士之所以每每將上海同濟大學列入訪問日程,是因為德國與同濟的深厚淵源。100年前,一名德國醫生在上海創辦了上海同濟大學,德國外交部則從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因為多個西方國家當時已在中國建了大學,德國人也不甘落後。現在上海同濟大學迎來了100周年校慶。請看德國記者發來的有關報導。

https://p.dw.com/p/Afr8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曾獲同濟大學榮譽博士稱號圖片來源: AP

在迎來一百周年校慶前夕,上海同濟大學又得到了一個喜訊:同濟大學校長萬剛被任命為中國科技部長。畢業於同濟大學,曾在德國英格爾施達特的奧迪公司工作10年的萬剛在接受德國記者採訪時表示:「我覺得在工業界工作過當然很好。但在大學裡可以有更多理想主義的東西。但我的目標並不是將同濟建成只培養校長或者國家主席的頂尖大學,這不符合同濟大學的文化。我們的目標是為各個時期培養合格的工程師和社會學者。」

中國許多大學生對大學生活感到不滿。因為雖然不少大學的校舍很現代化,但學費昂貴,教學方法落後。上海同濟大學有57000名學生,是上海規模最大的大學。那裡的氣氛看來要好得多。

上海同濟大學的中德學院在學生們與德國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樑。其主要資助者是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此外,上海同濟大學的中德工程學院也是中德兩國的一個合作項目。德語是上海同濟大學中德學院的必修課,中德學院校長托馬斯.齊曼說:「同濟大學和德國聯繫很多,和德國大企業的交往密切。很多德國企業都把目光投向同濟大學中德學院的學生。通過德國企業,許多德國政治家代表團也來同濟參觀訪問。」

上海同濟大學與中國經濟界的關係也非常密切。有著同濟大學畢業文憑的大學生,90%以上都能找到職位。上海同濟大學的 16個專業都被政府授予國家研究中心的稱號。上海同濟大學的汽車製造業特別有名,這也是因為它們的一個重要課題 ——環保發動機的研製。德國前環境部長,聯合國環境署署長托普費爾每年都作為客座教授到上海同濟授課兩個月。他說:「我不是到這裡做做演講,上一次我指導了一個研究生班,不僅有中國學生參加,還有來自亞洲其它國家的學生。需要我們負起責任並盡可能建立各種聯繫,我自己從中也學到不少東西。我們需要注意觀察各種發展動態,同時也做出自己微薄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