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原子彈、導彈、手機及中國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2004年10月11日

40年前,中國首次試爆核彈40周年成功。如今,中國早已成為核大國,導彈大國,手機大國。德語媒體對此有如下評論:

https://p.dw.com/p/5giV
一枚長征2C-SM運載火箭從中國西昌發射升空瞬間圖片來源: AP

「星期五」周刊發表長篇文章回顧了中國發展核武器的歷程,文章引用美國的統計說,中國現在已擁有四百枚核彈頭,其中約260枚作為遠程導彈、轟炸機和潛艇完成戰略任務的武器,140枚用來配備炮彈、炸彈、短程導彈,以完成戰術功能。由於美國研製太空反導彈系統,並擬定星際大戰計劃,中國既積極通過外交途徑制止外層空間的軍備競賽,並與俄羅斯共同提出了一項普遍放棄對安置太空的物體使用武力的協議草案。但同時,中國也在加速核武器及其載體的現代化:

「中國對核攻擊能力實行現代化的論點是,在發生核攻擊的情況下,中國必須能夠以自己的手段制服人們稱為『殺手』的美國反導彈系統發出的導彈,所以必須使自己的戰略攻擊導彈數量翻兩番。這樣的目標想必會在周邊地區引起不安,印度肯定會擴展核軍備,巴基斯坦不會袖手旁觀,甚至日本也發出了要求採用核武器選項的呼聲。布希政府雖然迄今沒有把中國列入『邪惡軸心』,但其政府中的鷹派不僅喜歡經常談論『新黃禍』,而且在建造太空防禦系統時,對該系統針對的主要對象國也從來沒有提出過疑問。」

法蘭克福星期日匯報發表了中國人民大學常任客座教授、慕尼黑大學政治研究中心主任的一篇評論。評論以最近舉行的「歐中文化大會」為例,說明中國的政治正處於量子飛躍階段。會上討論的有關中國議題表明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導層中正在形成一種「多元自我意識」,文章最後寫道:

「這種意識轉變的原因之一是國際經濟交織達到了新的品質水準。要想在國際企業分工的條件下獲得成功,絕不能作繭自縛。今天中國有千百萬人使用手機,中國成了行動電話的最大市場。過去通訊技術革命就曾對其它一元化社會體制產生過影響,現在它在中國也留下了很深的痕跡。

「這樣的轉變為外國夥伴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更何況中國具有無邊際的人才、勞力和原料潛力。世界大國美國最早認識並利用了這一機遇,中國現在試圖擺脫對美國的這種依賴性,讓歐洲更多地加入進來,這正是歐洲的好時機。確實,從世界政治來看,如果歐洲在戰略上沒有可悲的虧空的話,沒有人能比歐洲在中國具有更大的機遇。如果歐洲人明確表明自己的利益、看到中國的前景、理解中國悠久文化的思維和感受,那麼歐中關係的新時代也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