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南京大屠殺事件:有無真英雄?

2010年5月5日

2009年,兩部有關南京大屠殺的電影在中國上映,分別是陸川導演的《南京!南京!》和由德國人拍攝以拉貝為主人公的《拉貝日記》。兩部影片問世已一年有餘,但它們所引起的討論卻仍在繼續。

https://p.dw.com/p/NFDK
「拉貝日記」曾於2009年榮獲四項德國電影獎

無庸置疑,德國人拉貝為南京人付出了許多。身為二戰時期日軍"友好同盟國"納粹德國的一方,他卻在歷史轉折的1937到1938年,領導國際安全區的設置。雖無法阻止日軍的入侵,他仍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拯救了數萬名中國人。但對陸川來說,在當時日軍大規模的殘酷暴行下,拉貝仍稱不上中國的英雄。在一次《明鏡周刊(Der Spiegel)》的專訪中,他表示,拉貝是個好人,但"力量有限"。

拉貝與南京大屠殺:同一段歷史 不同的解讀

陸川執導的黑白電影《南京!南京!(英文片名:City of Life and Death)》以南京大屠殺期間的六個星期為題材。在這場屠殺中,估計有超過30萬名中國人被日軍殺害,2萬至8萬名婦女及孩童遭到強姦。日軍入侵時,擁有納粹黨員身份的德國商人約翰‧拉貝,與妻子朵拉(Dora)已在中國生活了27年,負責西門子(Siemens)南京分部的營運。1937年12月13日,日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陷當時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於城中大肆奸殺搶掠。

John Rabe
影片中的拉貝圖片來源: Majestic

當時,少數留下的外國人在南京設置了面積約4平方千米的安全區,保護20萬名中國人免於日軍傷害。由於受到眾人信賴,加上期望納粹黨員身份對同盟國日本具有威嚇作用,拉貝被選為這個國際委員會主席。

經證實,有三次日軍空襲安全區,拉貝引導中國難民展開納粹黨旗,眾人便因躲在這面3X6平方米的旗幟下,逃過一劫。

然而,對陸川來說,拉貝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這個不同的觀點導致《南京!南京!》與德國版電影《拉貝日記(John Rabe)》有所差異。《拉貝日記》由德國導演加侖貝格(Florian Gallenberger)編劇拍攝,2009年初在中國首映後,於德國和中國上映。《拉貝日記》中,德國演員烏爾裡希‧圖庫爾(Ulrich Tukur)飾演的拉貝正如"南京的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是個充滿自信與決斷力的活動家,從不對外展現弱點。相較之下,陸川版本的拉貝則一頭灰發,老態龍鐘,面對強大的日軍似乎不堪一擊,因此,其角色的重要性不如《南京!南京!》裡其他眾多的中心人物。

南京大屠殺裡沒有人是英雄

這些人物包括拉貝的助理唐先生,在亂世中極欲保護自己的家庭,卻無法阻止妻子的妹妹受迫害致死;青年軍官陸劍雄在電影開頭率領部下展開激烈抵抗,最後仍遭到日軍槍決;年輕女教師姜淑雲冒著生命危險,掩護更多中國人進入安全區。事實上,原本陸川受託拍攝的是關於南京的中國英雄故事,而他也打算朝此方向進行,但在蒐集史實和研究的過程中,他漸漸明了:南京大屠殺期間,根本沒有人是真正的英雄。

09.05.2009 DW-TV Kultur.21 Nanking Nanking
陸川的「南京 南京!」廣告

陸川也由日本軍官的視角描繪這個悲劇事件。角川是位生澀而滿腔浪漫情懷的青年軍官,起初,對於同儕在南京犯下的暴行僅冷眼旁觀,但在經歷許多轉折後,於電影結尾選擇以自殺結束生命。這樣的敘事角度在中國掀起一陣波瀾。電影發表後有網民隨即為陸川扣上了"叛國賊"的罪名。對那些把南京大屠殺事件、甚至日本歷史過分簡化解讀的人,這部電影提供了另一種觀點。直到今天,日本的歷史教科書中,對大屠殺仍隻字未提。陸川在訪談中強調,日本軍人決不僅是殺人怪物,根據蒐集資料時閱讀的許多日軍日記,他說:"我得到一個結論,他們只是穿著制服的凡人。"他並表示,誰都無法保證,若處於相同情況,中國人不會做出同樣的事。

南京!南京!》在德國遭受冷遇

自1949年執政以來,中國共產黨對這個血腥悲劇並未採取開放討論的態度,也不希望人民過分關注,但終究同意《南京!南京!》的開拍,這是少數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而能通過國家審查的電影。中國內部也不乏支持的聲浪,自2009年4月上映以來,它已帶來2000萬元的票房,是過去幾年最賣作的電影之一。

《南京!南京!》為132分鐘的黑白電影,全片以刻意的手動攝影呈現畫面,深入闡明事件始末,堪稱藝術佳作。但德國觀眾顯然仍對這個20世紀最大罪行興趣缺缺,加侖貝格的《拉貝日記》已在票房戰場上失利。2009年11月德國布倫瑞克電影節的無數觀眾中,只有7位入場欣賞《南京!南京!》。陸川至今仍無法在"南京辛德勒"的故鄉找到願意購買版權的發行商。

作者:李德輝/吳予

責編:凝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