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京成功故事"系列報導之四:巴伐利亞啤酒釀造師在北京

2010年2月15日

34歲的下巴伐利亞人斯蒂芬•弗朗克的釀酒秘方擁有將近五百年的悠久歷史。他在中國負責兩家德國啤酒工場,保證那裡釀出的啤酒完全符合德國的純度要求。

https://p.dw.com/p/M0Vj
柏龍(Paulaner)在中國也受到歡迎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在斯蒂芬‧弗朗克的工作場地籠罩著德國手工業工場的氣氛,北京柏龍(Paulaner)啤酒釀造廠裡面的情景跟他的家鄉下巴伐利亞幾乎沒有區別。在大多數情況下,斯蒂芬‧弗朗克都在圍著店中間那兩個大銅鍋轉。一天又一天,他在這裡釀造著淺色的和深色的啤酒。啤酒是他的世界。

所以即使到了晚上下班以後,他仍然離不開啤酒:"一整天跟啤酒這個產品和相關原料打交道,麥芽也好,啤酒花也好,酵母也好,如果一整天吸著這些氣味,那麼下班後真的應該好好地喝一杯好啤酒。"

這位釀酒師現在就在喝著啤酒。在他大口大口地往嘴裡灌的同時,女招待把烤豬肘和酸菜送到他面前。斯蒂芬‧弗朗克回憶著,他的釀造啤酒生涯是怎麼開始的:"我十四五歲的時候開始在家鄉的一家啤酒廠幹活。當時是為了賺點零用錢。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啤酒釀造業。"

但是,要在離開他下巴伐利亞的家鄉上萬公里的地方釀造啤酒,卻是他當時沒有想到過的。但他有一段時間在奧地利的一家啤酒廠工作過。就這樣,在他的家鄉丁果爾芬根,他已經成了人們眼裡的外星人。2003年,他面臨著決定命運的一步:柏龍(Paulaner)啤酒公司召喚他,向他提供到中國去工作的前景。他有幾天考慮的時間,那時腦子裡充滿了各種想法:"不知道怎麼辦好。當然了,家鄉的朋友圈子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現在要撂下這一切,我這樣做嗎?不這樣做嗎?我會想家嗎?起到關鍵作用的是這麼一個考慮:不行了我回來就是了。"

但他沒有走到不行就回家這一步。他遇到了另外的驚喜,"鼓勵我到中國去的,是一名漂亮的中國女孩子,然後,從第二天就開始準備了,早晨五點就開始準備,跟我的同事們一起,然後面對一大堆事情,接下來一步步地就這麼走過來了。"

現在,柏龍(Paulaner)把另一家分店也交給他管理,在中國另一個角落--海南島上。每隔兩三周,他就飛到那裡去一次,打開大鍋,檢查品質。柏龍(Paulaner)在中國已經開出了9家啤酒吧,都有自己的釀酒工場。第10家很快就將開出。中國啤酒市場在繁榮著。啤酒已經成了中國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當然是讓釀酒師高興的:"如果觀察馬路上的中國人,一群中國人聚在一起搓麻將或者在路邊喝啤酒,這不是什麼少見的事,在吃飯的時候,在中國人開的餐館裡,如果觀察那些吃飯的人,每個桌上總會至少有一瓶啤酒放在那裡,在吃飯時間長的情況下,一桌人總共也可能會打開10瓶、12瓶啤酒,要看吃飯的是些什麼人。在我們的餐館裡也是這樣,中國顧客也喜歡喝麥芽啤酒。"

看得出來,斯蒂芬‧弗朗克在這裡感覺舒適。也許他在啤酒領域還會發現另一個值得去的亞洲國家,那麼他也會有興趣去。回巴伐利亞去現在看來沒有必要,儘管他周圍的環境能讓他想起家鄉的情形。鄉愁對他來說卻是一個外來語:"我沒有一天後悔過,我一天都沒有想家,在一定程度上,我為自己能在這裡體現一部分巴伐利亞文化而感到自豪。"

作者:Maurice Wojach / 平心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