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京外交重心仍在美國

2012年9月3日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北京對待即將訪華的克林頓的態度可能會遠不如對德國總理梅克爾那麼熱絡,其中自有奧妙;《新蘇黎世報》發表記者發自台北的一篇報導,關注台灣在外交上仍處處遭受北京的掣肘。

https://p.dw.com/p/162f6
圖片來源: Feng Yu/Fotolia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的文章寫道:「中國需要朋友。因其所具備的經濟力量,中國越來越有發言權,越來越有影響力,但並非越來越受人喜歡。(中國)同美國的關係是緊張的。各鄰國以憂慮的心情注視著中國的崛起。即使是人民共和國投入了大量資金的非洲,人們也越來越持狐疑態度。由於同俄羅斯存在著一些共性,所以中國在外交政策上以這個大鄰國為準繩。其實,同莫斯科之間並無深情厚誼可言。

「因而,同歐洲,尤其是同德國的良好關係不啻為一道亮麗風景線。同遠方的德國之間的關係中,既無歷史遺留問題之糾纏,又不存在利益衝突。德國人喜愛中國文化,德國政治家們感念中國人的好客;中國人則認為德國人可靠,雙方關係在密切互補的經濟關係基礎上成長起來。」

《法蘭克福匯報》的文章接著指出,其實,北京加強與德國的關係,源出於自身的戰略考慮,因而,不論如何向歐洲示好,鑑於美國依然是世界一強,華盛頓將繼續是中國在外交戰略上首先考慮的因素:

China Deutschland Angela Merkel bei Wen Jiabao in Peking
圖片來源: dapd

「中國致力於建立一種旨在打破美國霸主地位的世界新秩序。在這個中國人稱為多極世界的格局中,以德國為首的歐洲應成為中國人意義上的新的一極。至於兩國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不同的社會制度,對此,北京遠比德國更不在意……

「溫家寶總理的後繼者可不一定會對德國及其女總理表現出他那樣的特別親暱。雖然,今秋將接班的新一代領導也會談論多極世界,並對德國及歐洲表示親善,但是,在一段時間內,對中國而言,只有一極。而這一極的名字仍是美國。」

台灣與外交活動空間

Großbritannien Olympiade Streit um Flagge von Taiwan auf Regents Street in London
圖片來源: Reuters

《新蘇黎世報》以「台灣為爭取在世界上的發言權而戰」為題發表一篇來自台北的報導。該報記者注意到,由於來自北京的壓力,台灣外交官們在海外維護台灣利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台灣遇到的最大障礙是,大多數國際組織將成員資格限制在國家層面,而許多國家不承認台灣是國家。此外,在多數情況下,北京還可以阻止接納新成員。‧‧‧

「吸收台灣為正式成員的最重要組織是世貿組織。‧‧‧慶祝(台灣入世)10周年之際,該組織總幹事拉米稱讚『中華台北』向世貿組織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台北將世貿組織成員身份視為在國際舞台上立足的一個難得的機會‧‧‧

「台灣不能指望北京會網開一面。中國領導人就相當明確地指出,中國不願意看到,任何第三國在與中國溝通前,同台灣簽訂自貿協定。而世貿組織章程明文規定,成員國之間有權達成雙邊自貿協定。對此,北京全然不顧。」

摘編:凝煉
責編:石濤

[摘編自其它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