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以色列有,伊朗為何不該有?

Peter Philipp2006年12月13日

以色列總理訪問德國前夕接受德國一傢俬人電視台的採訪時說,伊朗希望象美國、法國和以色列一樣擁有核武器。這便間接承認了以色列是核武國家。沒有人能夠證實總理言辭的動機和可靠程度,但對此的傳聞卻是由來已久。以下是德國之聲記者發來的背景報導。

https://p.dw.com/p/9WqP
以色列蒂莫納院子研發中心圖片來源: AP

哦,那是一座紡織廠

60年代,以色列遊客想到死海旅行的話,要穿過內蓋夫(Negev)沙漠,路經北非移民居多的蒂莫納(Dimona)小城。離這個小城不遠的地方,大路南側,有一片柵欄圍住的地帶。那裡是什麼地方?對這個問題,導游從不給予解答,而是熟練地將遊人的注意力引到大路的另一側,瞧,這裡的自然風光多麼迷人!如果還有人不知趣,繼續詢問柵欄內的秘密,導游便會很隨意地說,哦,那是一座紡織廠。

事實上,柵欄背後,不是什麼紡織廠,而是核工廠,研發生產核武器的工廠。以色列國成立後不久,當時的總理本•古裡安David Ben Gurion(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交給佩雷斯一項重要使命,要他組建一個核能委員會。佩雷斯得到法國的協助,在蒂莫納建起了被導游稱作「紡織工廠」的以色列原子基地,不久,以色列在其他地方也相繼成立幾處核能研究機構。隨著美國對以色列軍事支持的加劇,美國取代了法國在以色列的地位,並向以色列提供了用於科研目的的核反應堆。

這個時候,聯合國原子能機構IAEA還沒有誕生(該機構1957年成立),離核武不擴散條約(1968)的出台差的還更遠。後來,以色列同意接受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但拒絕在不擴散條約上簽字。這樣,以色列原子中心蒂米納可以輕易繞過各類檢查和監督,雖然以色列總理古裡安1968年曾承認,蒂莫納有一座核反應堆,但聲稱那是用作和平目的。一次,一組美國專家到蒂莫納視察,以色列卻在這之前突然封死了通往一個多層地下建築的通道,留給視察專家的只是地面建築:辦公室,實驗室,一切都很平常。


秘密曝光,英雄落網

有關蒂莫納地下建築的秘密,1968年,被一名在那裡工作了9年的摩洛哥裔人曝光給了媒體,此人名叫瓦努努(Mordechai Vanunu),他把收集到的照片和其他有關這個核中心的資料偷偷弄到國外。在接受英國「Sunday Times」採訪時,瓦努努詳細描繪了蒂米納地下核中心的情況。照理,他該清楚,把這樣的國家機密透露給國外,是犯有賣國罪的行為,後果將非常嚴重。但瓦努努幻想倫敦是安全的天堂,秘密警察不會找到這裡來。

他過於天真了。以色列情報局很快安置了一名金發美女,把瓦努努誘惑到羅馬,等待在那裡的以色列特工輕易將瓦努努拿下,裝在一隻皮箱內,運回國內。以色列法庭很快判處瓦努努18年監禁,並不得減刑,他後來多半牢獄時間在單間度過。2004年瓦努努獲釋,但他不准出國,不準同媒體接觸。瓦努努不無諷刺地說,奧爾馬特總理承認以色列擁有核武器,是犯了同他一樣的罪,應該受同樣的懲罰。


同南非聯手研發核武器

以色列的核武器,很可能是同當年還是種族隔離政策下的南非共同研發和測試的。研製核武器是以色列的國家機密,不對新聞機構開放。當年,一名美國記者對以色列和南非開發核武器事宜作了報導,沒過不久,這名記者就被剝奪了記者工作權,然後被驅逐出以色列。

即便是奧爾默特說漏了嘴,事實上,他並沒有透露出更多秘密。自70年代末以來,以色列擁有核武器的傳聞就未曾間斷過。專家甚至估測該國已擁有數百枚核彈頭。與其他核大國不同,以色列從不以核武器相威脅,相反,對該事宜守口如瓶。對外,以色列總是聲稱,「不做第一個將核武器引到該地區的國家」。但它「通過隱諱施以威脅」的做法招致了嚴重後果:包括伊朗在內的以色列所有鄰國都確信不疑,在他們看來,以色列早就成了非正式核俱樂部的成員,而使用德國提供的潛水艇便可將核彈頭輕易發射到中東地區的任何一個角落。


對伊朗施壓,近乎荒唐?

雖然如此,以色列的鄰國卻在克制核武沖動:埃及和沙烏地宣佈放棄核研究,利比亞也洗手不幹,從核武器前沿退下,不聽規勸的目前只剩下了伊朗。伊朗堅持說,它的核計劃同武器無關,是服務於民用,即製造核能。多年來與伊朗的膠著狀態,喚起本來已熄火的埃及和沙烏地的興趣,有意成為中東核武大國。

在這種背景下,奧爾默特的無意表白是一種推波助瀾,在以色列已承認擁有核武器的情況下,西方對伊朗施加的壓力不是顯得過於荒唐了嗎?伊朗是核不擴散條約的簽字國,它允許原子能機構到國內檢查核設施,它聲稱,不存在擁有核武器的野心。以上這三條,都是以色列不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