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網路: 封鎖封鎖再封鎖

2003年4月24日

中國有六千萬網路用戶,網路在傳播訊息、形成公眾輿論與壓力上的巨大潛能中國政府感到擔心,通過網站封鎖與過濾,中國政府形成了一套功能強大的網路检查制度。但是,要想全面封堵網路上的言論自由卻是困難的。

https://p.dw.com/p/3WMf
虛擬世界裡的自由言論可帶來真實的手銬:中國有很多人因為在網路上議政而被關押

網路在中國越來越受到歡迎。去年,中國有三千萬網路使用者,現在這個數字已經翻了一番,達到六千萬。因此中文網與其英語、德語網一道同屬點擊率最高的德國之聲網頁,這並不令人奇怪。但是由於中國政府總是封鎖不受他們歡迎的網站,中國人不能瀏覽所有網頁。

愛娃.柯諾爾很瞭解中國。她學漢語語言文學,25歲,每年都會在中國呆上好幾個星期。但去中國的網咖上網並與在柏林家裡的朋友通過伊妹兒聯繫並不容易:「去年北京的網咖出了問題,於是就經常會出現在網咖雷根本無法瀏覽網頁的情況。上不了雅虎的網站,也上不了hotmail和gmx的網站。」

」上網要視每天的情況而定。有時候能上去,有時候上不去。就拿上tagesschau.de的網站來說,有的時候能上去,有的時候就根本上不去。上所有德國日報的網站也總是這樣,完全依網路伺服器的情況而定。「

在中國,很多象愛娃.柯諾爾一樣的網路用戶都時常會碰到打不開網頁的問題。雖然在中國可以上德國之聲的網站,但是上有些歐洲和美國的網站如CNN或BBC就有困難。有時候使用雅虎或Google等搜索器也會遇到問題。東亞研究所的卡斯藤.吉澤認為,很多看似技術故障的問題,其實是國家有意造成的:

「中國的情況是這樣的,當人們上那些被中國政府認為不宜讓中國公眾看到並因此封掉的網站時,會收到正常的故障訊號。人們永遠不能肯定,這到底是中國政府的新聞檢查在作怪,還是真的由網路伺服器或類似原因引起的暫時性技術問題。」

中國官方至今尚未承認他們曾封掉那些具有不受歡迎的政治內容的網頁。但是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所有具有新聞及政治內容的非中文網頁中,有80%在中國無法打開。在中國不光是外國媒體受到國家控制,中國媒體本身也受到國家的控制。 卡斯藤.吉澤說:

」一般來說,網路不允許報導新聞,只有承擔一定義務的機構才能在網上發新聞。能登在網上的新聞或者是那些已經被官方媒體網站報導過的新聞,或者是直接由國家機構宣傳部門發出的新聞。第三種可能是非網路媒體的署名新聞。在中國,新聞一般只有在以上幾種情況才能在網上登出。「

那麼中國網路网上新聞媒體自由的情況如何?非政府機構和中國專家的評價是:不好。「記者無疆界」成員、媒體業記者布卡特-施羅德解釋說,中國記者要特別深思熟慮,在網上報導什麼新聞。

「如果有技術上的可能人們當然會繞開所有的新聞檢查措施。只是,中國政府也知道那些敢於發表意見的人。如果西方媒體要報導他們,中國當局就會有所行動 。」

中國網路上的新聞媒體自由--它在中國是受到限制的。但是國家新聞檢查只涉及某些題目,這些題目大概在黑名單上榜上有名。專家們估計,含有「法輪功」和「台獨」的等詞語的電子郵件以及網頁會被封鎖和過濾。但是也有例外,柏林大學奧托-佐爾研究所的嚴斯.達姆說:

「在CNN上當然找不到關於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報導。因此如果中國人要獲得訊息並不一定非要去看CNN的網站,他們首先會去看中文的網頁。從那裡他們肯定會看到所需的訊息,當然一些重大禁忌內容除外,例如直接批評共產黨一黨專政或反對統一台灣。其它內容在中文網站上是可以看到的。」

儘管中國網路媒體的新聞媒體自由受到限制,言論自由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聊天室在中國起了很大作用。在那裡人們可以匿名討論禁忌話題,例如對兩會的批評和聲討腐敗。這些話題因此就被中國管理部門注意到。當某個題目反復被討論時,就可以肯定:這裡真的存在問題。這時中國政府便會設法解決這些問題。因為政府不怕人們在聊天室裡討論,就怕人們上街遊行。

通過鍵盤與滑鼠發表政治言論並產生影響--這將無疑成為現代化的民眾參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