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紡織業扭轉低端路線

2007年4月18日

中國紡織業界正在擺脫廉價產品形象,迎接現代化革命,拓展全球市場。中國政府鼓勵廠商引進高新設備,自主創新,打造世界名牌。未來,「中國製造」將成為新時代的品質標誌。

https://p.dw.com/p/AGYC
低端鞋廠圖片來源: PA/dpa

北京方面為「紡織工業發展計劃」出資1億3500萬歐元基金,用以推動技術革新。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強調,「革新是關鍵」。德國聯邦對外經濟局也證實了中國政府「加大現代化進度及產品增值空間」 的新經濟趨勢。

工業創新已經在中國東部城市南通初見成效。連發(音譯)紡織廠內萬「機」齊鳴,奏響了春天交響曲。工人們頭戴耳罩,緊張而忙碌地工作著。空氣中熱浪蒸騰。一幅幅的衣料沿著流水線流經幾米高的洗衣機和熨衣機。出廠的布料被運往同一家集團的襯衣公司。銷售經理盧愛軍(音譯)驕傲地說:「每個月我們都生產500多萬米的織物。」

像連發這樣的現代化紡織廠根據訂單生產不同品質等級的紡織品。盧愛軍介紹道:「我們也為Polo、DKNY等著名品牌供貨。」產品須通過質檢部工人的三次檢驗,才能夠出廠放行。實驗室的員工們則考察布料的抗拉強度及色澤持久性。辦公室的牆壁上掛滿了各種證書及契據。「很多機器都是產自德國。」盧愛軍解釋說,中國如今已經成為德國紡織機的主要進口國。

從手工裁縫鋪到現代化的世界工廠,中國紡織業完成了一個質的飛躍。數年以來,來自中國的廉價T恤衫、牛仔褲和鞋類產品泛濫全球市場。據統計,2005年,中國服裝出口量佔了世界同類產品的四分之一。2006年的產品貿易額高達2500億歐元。

據中國網際網路訊息中心公佈,去年中國出口額又增長25%,但紡織業利潤下降,原因在於薪水上漲、原料價格提升,歐美國家又刻意設置貿易壁壘。柬埔寨和印度也加入到競爭行業之中。在中國南部的珠江三角洲一帶,已經出現了員工不足現象。

中國目前最大的生產資源依然是廉價勞動力。即便是在南通的新式廠房,許多流程仍然是以手工為主。數百名女工坐在縫紉機旁,縫制著藍色的襯衣衣袖——這是一家美國企業訂購的產品。

據一名負責人介紹,紡織女工的收入明顯高於最低標準。一名來自農村的17歲女工滿意地說:「我每天只工作8個小時,不必加班。」不過,一名德國服裝公司的員工透露,連發紡織廠是中國的模範企業,不能代表整體行業狀況。中國內地依然存在著許多條件惡劣的血汗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