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積極開展能源外交

2008年3月4日

奈及利亞總統亞拉杜瓦結束了對中國的四天訪問,中國向這位非洲貴賓展示了中國建設基礎設施的成果。新蘇黎世報認為,中國看上了奈及利亞富有的能源資源:

https://p.dw.com/p/DHib
圖片來源: AP

「美國公司主宰了奈及利亞的石油,能源飢渴的中國希望未來在奈及利亞起到更大作用。為此,北京不僅政治上持謹慎態度,而且也向這個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提供建設基礎設施的經驗。

奈及利亞是撒哈拉以南能源最富有的非洲國家,但民族衝突和腐敗蔓延以及付之闕如的基礎設施使該國的經濟陷入了癱瘓,那裡既沒有運輸道路,也沒有有效的電力供應。最近幾年,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用中國國家銀行提供的優惠貸款在奈及利亞獲得了數十億元的訂單,為該國建設發電站、鐵路和煉油廠。據北京統計,中國過去五年在奈及利亞的投資增長了十倍,出口翻了兩番。

中國的大型國有能源企業雖然在奈及利亞大陸和大陸架獲得了一些開采權,但因為與不透明的奈及利亞國有石油公司存在意見分歧,加上尼日爾河三角洲的政治形勢緊張,一直未能開工生產。去年,幾名中國工人遭叛亂分子綁架,一度成為人質。今天,奈及利亞是美國的五大石油供給國之一,但向中國出口的石油量卻微不足道。」

上周,伊朗帕爾斯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宣佈,該公司即將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簽訂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巨額合同。但在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與伊朗核問題談判首席代表通電話後,伊朗公司發言人宣佈,合同簽訂日期將推遲到『不久的將來』,原因是伊朗石油部長時間安排有困難。柏林日報揭示了幕後的真相:

「實際上,對中國來說,現在與伊朗做生意成為引人注目的大標題,很不合時宜。因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和德國周一討論一項對伊朗更為嚴厲的決議草案,北京一月底對這一草案的第一稿已表示同意,中國不想成為外交上的絆腳石。

北京與德黑蘭保持密切的經濟關係已不是秘密。多年來,因伊朗執行核政策,西方試圖孤立伊朗,但中國與伊朗的經濟關係成了最大障礙之一。具有世界上第二大石油和天然氣藏量的伊朗是中國的一大重要原料來源,2007年,伊朗是中國的第三大原油供應國,僅次於安哥拉和沙烏地阿拉伯。去年,中國從伊朗進口了2050萬噸石油,增長了四分之一。中國在伊朗的投入引起了美國不快,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說,這將破壞國際社會對伊朗施加壓力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