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起鋰電池攻勢 德國處境艱難
2023年6月2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中國的推動下,全球掀起了爭奪鋰原料的激烈競爭,而德國和歐洲的處境則變得越來越被動。電動車越來越暢銷,鋰電池供不應求,全球範圍內對這種輕金屬的爭奪愈演愈烈,因為電動車的未來離不開鋰電池。中國企業投資數十億美元,確保在非洲和拉美獲得鋰礦的開采權。專家們相信,截至2025年,中國將把控全球鋰礦產量的三分之一。
這場攻勢是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三年前發起的:"我們必須加強國際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並對那些試圖破壞中國發展的外國建立起有效的反制和威懾機制。"
推動多樣化
鑑於中國極具進攻性的市場戰略,基爾經濟研究所教授海德蘭( Tobias Heidland)呼籲德國工業界應加強供應鏈的多樣化建設。他表示:"對中國鋰產品的依賴,對德國企業構成了了極大的危險。一旦德中關係陷入緊張,德國企業將失去獲得中期產品的渠道。"
在三月底的一次會議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對歐盟對中國原料的高度依賴提出警告。她表示,歐盟的鋰產品97%來自中國,而2050年時,對鋰的需求將增加17倍。同北京政治關係出現緊張的情況下,對中國原料的依賴將成為問題。
中國是受歡迎的夥伴
同歐洲企業相比,中國在南美和非洲的投資更具競爭力,因為中國公司很少需要考慮環保及人權標準。美國戰略及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的伯格( Ryan Berg)對《外交政策》表示:"有關國家的政府也很清楚,同中國企業合作,肯定達不到歐美的品質水準,但同中國企業合作頭疼的事情也少,不必考慮那麼多的法律條款,不必為環保標準擔憂,更不必擔心來自非政府組織的投訴。"
南部國家對於來自境外的投資具有很高的依賴,但這些國家也不願重複過去的錯誤,在出售原材料時將大部分利潤拱手讓人。墨西哥總統洛佩斯(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和玻利維亞總統阿爾塞就希望模仿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模式建立鋰礦同盟。阿爾塞說:"我們將以自信果決的姿態出現在市場上,我們制定的鋰價最終也能使我們的國民經濟帶來益處。"
德國公司的優勢
經濟學家海德蘭認為,只要一個國家在開采鋰礦的過程中,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性發展,那麼,德國企業就會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說:"鋰的開采過程通常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除非你投入大量資金,來避免這種破壞,而這就會抬高成本。對於德國企業來說,在不重視環保的國家中參與競爭將會困難重重,因為你肯定比不過中國企業。但另一方面,在那些注重可持續性發展的國家中,德國企業就會有不錯的機會,因為德國企業可以憑借自身經驗,拿出有吸引力的報價。"
中國企業也在聚焦非洲:根據美國地質協會的估算,辛巴威、民主剛果、加納、納米比亞以及馬裡等國擁有438萬噸鋰礦的儲量。但上述國家每年的實際產量卻只有四萬噸,不過預計2030年時產量將可提高至每年五十萬噸。而辛巴威将是主要出產國。
中國投資者早已採取了行動:辛巴威最大的鋰礦 - 比吉塔礦已經掌握在中國礦業資源集團的手中。而中國公司浙江華友鈷業則在辛巴威第二大鋰礦Arcadia擁有控股權。
霍金路偉國際律師事務所的分析師克帕夫洛維奇(Clinton Pavlovic)說:"在過去三年中,中國投資者在辛巴威的鋰礦項目中投資或承諾投資100億美元以上。由於辛巴威还擁有開發電動汽車所需的其他原材料,如鈷、錳、鎳和石墨等,該國對投資者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即使辛巴威在去年12月發布了禁止出口粗鋰的禁令,但該國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並沒有發生變化。而且這條禁令對已經在該國投資的外國企業並不適用。
其他非洲國家也希望責成投資者在當地加工原材料,以便將更大份額的利潤留在國內。在奈及利亞,中國也已經控制了礦產市場。今年1月,明鑫選礦公司為奈及利亞第一家鋰礦加工廠舉行了奠基儀式。此前不久,奈及利亞剛剛拒絕了美國電動車企業特斯拉的合作請求,理由是特斯拉只對購買原料鋰感興趣,稍後,來自中國的明鑫選礦公司就獲得了開采權。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