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媒體只能逐步開放

採訪記者:謝菲2008年5月23日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與傳播系主任展江教授近日赴德國參加有關08奧運年中中國新聞狀況的研討會。展江教授多年來從事新聞教學工作,在傳媒領域經驗豐富。07年德國總理梅克爾訪華時,展江作為中國新聞界代表受到了梅克爾接見。德國之聲記者就中國的新聞自由狀況以及中西方新聞行業的差異採訪了展江教授。

https://p.dw.com/p/E4lp
「媒體就是政治,特別是在中國」圖片來源: AP

問:2008年是奧運年,中國也格外受媒體關注。在西方媒體報導中國時,新聞管制總是一個少不了的話題。您作為新聞學方面的專家,如果讓您評價一下現在的中國的新聞自由狀況,您會怎麼說?

答:逐步的開放,逐步地增加透明度。

問:中國政府07年初的時候承諾,對所有外國駐華記者放寬新聞管制,允許他們自由採訪等。但是據"記者無疆界"得到的資料,絕大多數外國記者在中國工作中受到干擾或阻撓。中國政府為什麼沒有將承諾兌現?

答:據我所知,外國在華記者的工作條件雖然不能達到他們的設想,但是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觀。我們各個新聞單位都得到了指示,要兌現承諾,對外國記者實行採訪開放。去年出現過一些外國記者採訪受阻的現象,比如在河北省,但是之後有關方面,比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下達要求各地執行奧運承諾,配合,至少不要阻撓外國記者工作。中國在這方面是有進步的。

問:中國在奧運會之後新聞自由方面會不會有什麼突破?

答:中國的發展會是一個比較緩慢的漸進的過程。一次奧運會會給中國和國際社會的交流帶來大量的機會,但是不能指望一次奧運會就把中國媒體的開放以及新聞自由提高到一個特別高的程度,這樣的期待可能會和現實有距離。也就是說,中國媒體的開放應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奧運會是一個很大的推動,奧運之後這個過程會繼續,但不會是一夜之間的事。

問:您能不能概括地說說中國之所以沒有實行新聞自由的根源在哪裡?

答:中國過去是一個權力很集中的社會,改革開放只有30年歷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意識到媒體非常重要。但是如何讓媒體發揮作用,有很多看法。那麼可能,官方決策者認為對媒體不能馬上放開,只能逐漸放開。所以西方社會要求中國完全達到國際社會標準,目前來說中國是做不到的。但是我們相信,中國媒體開放的大門會一天一天敞的更大。

問:您剛才說到"中國官方",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中國沒有新聞自由的根源在政治?

答:應該是這樣,媒體就是政治,特別是在中國。

問:314西藏騷亂爆發後,國際媒體對此進行了大量報導,但是其中不乏有一些報導出入,比如德國的"圖片報"刊登了錯誤的照片等。西方媒體的報導出入,是否損壞了自己在中國人心中的形象?

答:西方媒體在報導中出現的任何差錯,都會讓西方媒體形象受挫。這一次對西藏報導,美國和德國媒體在細節上出了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聲譽。我想,對中國的報導,一定要以事實為依據,否則會對自身聲譽傷害很大。

問:您作為新聞專業的教授,您的學生就是將來走向一線的新聞工作者。您在課堂中有沒有教給學生怎麼把握分寸,中國新聞自由的限度在哪?

答:中國對媒體的報導確實是存在一些限制的。但這種限制在減少,而且有時候並不是一眼就看出來的。並不是有一個特別具體的規定,而且這個規定還一直適用下去。我們一般是憑經驗,對一個事情的報導,如果官方沒有反對,我們就可以做下去。如果上面有特別的要求,那麼媒體的報導和相關評論就要停止。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