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外交部控美「霸權」 美大使: 不是大國風范

2023年2月24日

中國外交部連日來以不尋常的形式對美國在國際和國內的種種「劣跡」提出嚴厲指控。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做出回應,指中國的做法「不是大國應有的風范」。

https://p.dw.com/p/4NwUg
Symbolfoto US-Beziehungen
圖片來源: Dwi Anoraganingrum/Geisler-Fotopress/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星期四(2月23日)在推特發文,指中國外交部發表的一份報告是"粗暴的宣傳,不是大國應有的風范"。他還表示 "美國隨時準備好,進行有意義的合作,來解決共同的全球挑戰"。

他所回應的是中國外交部2月20日在其官網發布的題為"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的長文。作者稱,撰文旨在"揭露美國濫用政治軍事、經濟金融、科技文化霸權的種種惡行劣跡"。

文章列舉美國過去兩百多年中"大搞顛覆滲透,動輒發動戰爭,貽害國際社會"的案例稱,美國"長期打著所謂民主和人權旗號,企圖按照美國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塑造其他國家和世界秩序"。

作者還譴責美國"濫用文化霸權"對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稱美國在電影等商品中植入美國價值觀,並試圖操控全球輿論。"美國政府嚴格審查所有社群網站公司,要求執行政府指示"。

文章最後稱美國"這些單邊主義、唯我獨尊、倒行逆施的霸權做法正在引發國際社會越來越強烈的批評和反對"。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圖片來源: Patrick Semansky/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中國外交部還將這篇文章翻譯成英文分發給西方媒體記者。

2月2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時,回應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的批評推文稱,"新華社發布的報告不過是講了一些真話,……美國不習慣聽真話,更不願正視自身的問題"。

"戰狼外交"再露鋒芒?

中國外交部此次發表"檄文",是近來北京從輿論上對美國發難的一系列動作之一。2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推特上用英文連發圖,列出為什麼"中國不會成為美國"的十個原因,稱"中國根本無意'擊敗'美國,也不想變成另一個美國" 。

華春瑩的文字,實際上也是對美國的指責和控訴。她列出的中國與美國的"不同之處"包括:中國從未對少數民族進行過屠殺、掠奪和種族滅絕;中國從不允許1%人口擁有的財富,相當於90%+人口擁有財富的總和;中國從不侵略別國以及搞殖民擴張;中國從不干涉別國內政,也從不在國外尋找、扶植代理人;中國從不稱霸世界,也不會剝奪任何人的發展權;中國從不向漫遊的氣球發射導彈,而是投資建設更好的鐵路,讓人民享受安全和健康(配圖為造成俄亥俄州化學品洩漏事故的列車脫軌爆炸現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推特上相當活躍圖片來源: Kyodo/MAXPPP/dpa/picture alliance

共青團中央23日在微博上引述了華春瑩推文的內容,引來不少點贊,但也有一些用戶寫下嘲諷留言,稱這是"給自己人洗腦"、"什麼叫做國家不允許?"、"為什麼不能美中做的不好的都罵?";不少網民指出"第二條有待商榷"(貧富不均)、 "中國的貧富懸殊程度得全球名列前茅了吧"。

近來圍繞擊落中國氣球事件以及對烏克蘭戰爭的立場,美中之間的外交交鋒步步升級。《華盛頓郵報》外交與安全政策專欄作家喬什‧羅金(Josh Rogin)撰文指出,在不久前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氣氛緊張的會晤表明,北京無意與美國緩和關係。

智庫機構"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高級研究員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對美國之音表示,美中關係接下來只會更糟。"很明顯,雙方之間幾乎沒有信任,中國最近的激烈言辭是試圖轉移其在間諜氣球活動中遭遇的尷尬。"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