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北方旱災對糧價及三農問題的影響

亞思明 2009年2月5日

一場自1951年以來少見的乾旱正在中國北方多個省份蔓延,全國已有接近43%的冬小麥遭受旱災。目前,農業部已啟動一級應急響應。持續旱災對中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已引起糧食專家關注。這是否意味著2009年的糧價將大幅上漲?未來解決"三農問題"的出路又在哪裡呢?

https://p.dw.com/p/Gnuz
中國北方農村亟需水圖片來源: J. Sorges

據中國國家農業部發布的統計顯示,截至2月3日,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甘肅、陝西等七個主產區小麥受旱1.43億畝,比去年同期增加1.34億畝。河北大午農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三農問題"專家孫大午先生介紹說:"按照我所在地河北保定來說,這種旱情就可以說是旱災,而且是幾十年不遇的旱災。乾旱和旱災是兩個概念。乾旱不應該是從去年十月份開始,還可以更往前追。這種乾旱現象可能是大氣候造成的,到了今年尤為嚴重,幾乎一滴雨水都沒有了。如果是干旱,還可以收一些糧食,而旱災將肯定導致我們的小麥收成減產。"

在此背景下, 2009年的糧價是否會大幅上漲?有專家認為,在供求關係上,2009年中國糧食在不大量出口的情況下是過剩的。所以基本可以斷定2009年小麥價格難以大幅上漲。對此,孫大午持不同觀點,他說:"即使沒有旱災,不減產,糧價也應上漲。因為農民種小麥不掙錢,是虧損的。農民不願意種小麥,加上這種乾旱,很可能明年的糧食會有很大的缺口,所以糧價上漲是必然的趨勢。"

結合目前中國國內比較嚴峻的經濟形勢,截至春節前,大約有兩千萬農民工失去就業崗位,佔外出就業農民工的15.3%。返鄉的農民又遭遇到如此嚴重的旱情,本來已經非常嚴峻的生活現狀將更加雪上加霜。那麼,未來中國農民的出路在哪裡?

Sun Dawu ein namhafter Experte über die so genannten San-Nong-Probleme
農民企業家孫大午圖片來源: Xiao Xu

孫大午表示,中國政府應該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農民返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管有沒有旱災,有沒有乾旱。農民種糧食是富裕不起來的,只能解決一個溫飽問題。我覺得將來搞新農村建設的話,應該放開農村的二、三產業,尤其是三產業,建設中心鎮和中心村。"

數據顯示,過去幾年薪水性收入佔中國農民純收入的40%左右。但是,城市化進程勢必導致中國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近年來,中國耕地面積已呈大幅減少趨勢。孫大午尤其指出農村的荒地、荒坡以及所謂空心村莊的問題。他認為應當支持農村土地流轉,放開農民的宅基地,允許永佃、抵押或者買賣。對於耕地,政府應給予保護,因為在社會保障還不完善的情況下,農民還不能失去土地。"但是,我想,它的發展前景,也就是未來,應該是社會保障覆蓋農村。在這個前提下,土地是可以實現私有化,或者流轉到種田大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