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印巴三角關係星移斗轉?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6月27日

新蘇黎世報和法蘭克福評論報都注意到中印巴三角關係的微妙之處。柏林日報則引述道,中印既非敵人也非朋友。

https://p.dw.com/p/3mxT
印巴邊界上圖片來源: AP

新蘇黎世報就瓦傑帕伊訪華與中印經濟關係寫道:「印度和中國一再大談兩國上空的美好天氣形勢,目的是為了大力促進雙邊經濟關係。最近幾年,兩國貿易有了躍進式的發展,但離充分利用喜馬拉雅山兩側現有潛力的目標還差得很遠。印度首要想在中國投資訊息和軟體領域,而中國則以有購買力的印度中產階層為目標。」

新蘇黎世報注意到,中印兩國領導人在北京會晤的同時,巴基斯坦總統正在大洋彼岸的華盛頓與美國總統握手言歡。文章寫道:

「瓦傑帕伊訪問北京的同時,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受到布希總統的接見,這似乎是巧合。印度和中國也許想向華盛頓對話的雙方發出不同的訊號。巴基斯坦過多靠近美國不符合北京的想法,所以,使與新德里的關係升溫可以看作是向巴基斯坦發出的訊號。另一方面,印度想讓美國和巴基斯坦知道,印度在南亞佔有統治地位。」

法蘭克福評論報的一篇文章也談到了中印巴三角關係,文章寫道:

「巴基斯坦以不安的心情注視著新德里與北京突然並肩站在一起。巴基斯坦是印度的敵國,過去一直是中國最親密的盟友之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中國和印度兩國關係的變化絕不以巴基斯坦為代價,中國試圖以此話安撫巴基斯坦。」

柏林日報的一篇文章引用新德里媒體的話說,中國與印度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敵人。文章最後分析了中美俄和印巴之間的複雜關係:

「在對外政策方面,印度與中國首先在一個問題上是一致的:北京和新德里都不願意接受美國在亞洲佔有單極霸權地位。所以,自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來,印度外交官更為願意接受俄羅斯的想法,而過去,這一想法被稱為為普丁的夢想,受到嘲笑。

「早在幾年前,莫斯科就建議建立一個由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組成的戰略三角,以對付美國。至於這一想法能否實現,只有天曉得。儘管新德里與北京一再大談友誼,但雙方之間的鴻溝太深了。瓦傑帕伊政府過去多次指責中國支持印度的死對頭巴基斯坦進行核武裝。另外,由於中國做中介,伊斯蘭堡從北韓獲得了中程和短程導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