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世界關注緬甸局勢尤其關注中國的影響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7年9月25日

緬甸發生大規模抗議遊行活動,但是軍政府卻保持克制。有分析家指出,這是因為中國政府在背後施加影響。周一共有十萬多群眾走上街頭抗議軍政府。這是緬甸1988年民主運動被鎮壓之後最大規模的遊行活動。國際分析家普遍認為,中國正在努力勸說緬甸的軍隊高官不要使用暴力。下面是德國之聲記者的背景報導。

https://p.dw.com/p/BjRQ
僧侶示威圖片來源: AP

周一的遊行從仰光的大金塔開始,通過原先緬甸民主運動的聚集地大學校園,並經過了國防部大樓。參加遊行的包括兩萬多名僧侶和被稱為「比丘尼」的尼姑。而且觀察家們首次在遊行隊伍中看到大學生。示威者要求軍政府與反對派進行對話,並且釋放所有政治犯。讓人驚訝的是,緬甸軍政府並沒有干涉,這似乎與來自中國的壓力有關。在1988年緬甸軍隊向示威者開槍之後,緬甸學生運動的領導人金奧馬流亡泰國。

她分析說,中國對緬甸的政治局勢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對緬甸政府有著重要影響,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東南亞地區,很多國家特別重視中國的意見。因此,緬甸軍政府對中國的意見會加以深思熟慮。中國要是對事件有所表態,緬甸會反復權衡。如果中國認為不應該動用暴力,那麼,緬甸政府可能會放棄武裝鎮壓的手段。」

一位在東南亞的資深外交官分析說,每個人都知道中國是緬甸軍政府的最大的支持者。北京不希望在明年奧運會開幕之前,發生地區動蕩。如果緬甸政府採用暴力,將會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因為中國是緬甸石油和天然氣的最大買家,並且在今年阻撓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一項譴責緬甸人權狀況的決議。

德國外交部的智囊、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東南亞問題專家塞巴斯蒂安‧貝爾希克認為,緬甸的和平抗議活動仍然可能遭到軍政府的暴力鎮壓。他呼籲中國利用對緬甸的影響力,卻說政府摒棄暴力。貝爾希克說,如果緬甸政治局勢出現動蕩,而且在中國的家門口,不符合中國本身的利益。

更何況,繼朝核危機之後,緬甸時間還可以改善中國政府在處理國際危機時的形象,提高本國的國際地位。流亡泰國的緬甸民主人士金奧馬說:「中國應該明確表示,不能使用暴力,並呼籲各方通過對話,排除意見分歧,實現國家團結,不論是軍政府還是民主派人士也好。這是唯一可能的解決方案。現在緬甸急需這樣的方案。」

不干涉內政雖然是中國長期以來的外交政策,但是目前有跡象顯示中國試圖對緬甸施加影響。美國第一夫人勞拉‧布希在接受《華爾街時報》採訪時表示,中國有能力也應該在類似蘇丹和緬甸等國際問題上發揮積極的作用。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