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5年改革前瞻:中國經濟奇跡可能招致西方世界反制

2003年12月19日

據法新社12月18日從莫斯科的報導,俄羅斯專家斷言: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成就可能導致西方國家反對,並且以其「共產主義」特色而視之為一種「戰略威脅」。

https://p.dw.com/p/4Sqx
美防長拉姆斯菲爾德曾預言21世紀會發生一場「太空珍珠港」圖片來源: AP

鑑於中國與西方經濟體整合程度的加深、其競爭力已經威脅到西方利益,「共產黨」中國將不會被西方世界看成「咱們中的一位」,而是作為一位有著潛在危險的「外人」。這是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的副所長瓦西裡-米克赫耶夫,俄羅斯一位頂尖中國問題專家,在最近一個研討會上的分析。

這位中國問題專家還說,「西方、還有俄羅斯的勢力,都將把中國的「共產主義」性質當作一個戰略危險,這必須得到遏制,而且,將不僅採取經濟手段,政治、意識形態和軍事機制都會被全面動用。」

如此困境也正是北京的中國領導人所面對的這樣一個事實,即當中國成為美國的經濟對手時,卻不像歐洲、日本甚至南韓一樣,同時也成為美國的政治-軍事夥伴。

按照米克赫耶夫的觀點,還有一個更深的矛盾是,中國的經濟改革和隨後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的崛起,卻與共產黨對權力和意識形態的壟斷格格不入。

米克赫耶夫說,中國的最大困境是因中國現有意識形態的嚴密控制引發西方世界的反對,並「帶來嚴重後果」,而快速民主化也「包含一些現實風險,比如動亂的威脅,或者代之以一個更腐敗、官僚和專制的政權。」

但是,另一個俄羅斯的中國問題專家-學者,雅可夫-貝爾格,卻更有信心,他說中國的問題主要是民族主義的而不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在中國,意識形態只是用於動員,僅此而已。它會逐漸根據發展的需要更新」;另外一點,作為世貿組織成員國,中國正在全面參與全球化。

在台灣問題上,另一位中國問題專家亞歷山大-羅蒙諾夫說,就中國目前形勢而言,中國堅持台灣是其領土一部分有助於加強中國社會的凝聚力,但任何魯莽的軍事行動倒有可能誘發不穩定。

羅蒙諾夫也注意到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他認為這有助於「維持現狀,美國在促進中國的穩定。美國政府警告中國當局不要輕易發動對台灣的突然襲擊,其實是表明這樣做可能會冒著巨大風險,引發中國現行政治體制的崩潰。」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